高水平的教学应该像流水一般,滋润万物而不争。“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69],善于行路的人根本不会让人看到车辙的痕迹,善于言辞的人滴水不漏、无可指责,善于计算的人根本不用筹码。教师很少说话,是为了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不感觉有负担,让学生享受自觉自悟的愉悦。“不言之教”要求教师必须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为学生树立典范。
道家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倾向,他们敏锐地看到社会文明发展对于人类自然本性所造成的压抑和伤害,由此提出遵循自然规律、尊重人的自主意识、发挥主体内在自觉的教育主张。尽管道家排斥一切社会文明成果的做法显示了它消极、偏激的一面,但其清新独到的教育理念、超越世俗的理想人格追求,带给后人诸多启发。如果说儒家的教育思想为人生注入了伦理化、道德化的内涵,那么道家的教育思想则开启了人生哲理化、审美化的道路。
第五节 法家学派的教育思想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派之一,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在齐国成功推行变法的管仲。此后,李悝、商鞅、吴起等人使其渐趋成形,战国后期韩非最终完成了法家理论的系统化。李悝(约前450—前390),魏国人,是最早从学者立场、以法理为依据论法的法家人物,著有中国第一部刑法法典——《法经》。商鞅(约前390—前338),卫国人,受业于李悝,著有《商君书》,他的言论和实践促使法家与儒家形成了真正的对立。韩非(约前280—前233),韩国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展了商鞅的思想,著有《韩非子》,其学说为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