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建国之初,拥有荆州与益州,三方势力的矛盾并不明显。但是自从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荆州集团在经历失荆州、败夷陵,元老死伤惨重(关羽、张飞、黄忠、马良、糜竺等皆亡),无力继续压制强大的蜀地集团,所以必须联合东州集团。三方长此以往,矛盾日渐突出。刘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托孤之时,除了任命诸葛亮为“正托孤大臣”,还任命李严为“副托孤大臣”,一来可以使双方互相监督,二来可以借机拉拢东州集团。
诸葛亮发动北伐,也许也是为了将蜀国的内部矛盾转移至对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凉州,那么荆州、东州、蜀地三大集团的矛盾会大大缩减。而且可以使蜀国有了问鼎中原的机会。
所以孔明六出祁山自知是不可为而为之,没有取得成功也在预料之中。
诸葛亮这么大岁数,七次北伐,终于把自己累垮,最后在陕西一个叫五丈原的地方,兑现了自己的誓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历史留下了万古云霄一羽毛的完美人格,也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憾。
§诸葛智慧:领导的决定没有错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历来有好有坏,但关于诸葛亮,则是正面居多。
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评价诸葛亮——“诸葛亮之为相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是故,西蜀的老百姓在诸葛亮逝世之后,追思不已——“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